线路检测中心4556·(股份)有限公司

     线路检测中心4556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沈彦军研究组在高山异质性流域蒸散发估算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发表日期:2025-11-04来源:放大 缩小

蒸散发是陆地水循环和能量平衡的关键环节,准确估算其时空变化对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高山异质性流域,由于地形复杂、观测稀缺,蒸散发的精确估算仍面临巨大挑战。蒸发互补关系(CR)理论及其衍生模型因仅需常规气象要素输入,在资料匮乏区具有应用优势。将CR与Budyko框架耦合能进一步约束蒸散发估算,但固定Budyko参数w在强异质区域会引入空间偏差,因此开发分布式参数化方案具有实践需求和理论价值。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沈彦军研究组,以印度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区,系统评估了融合Budyko框架的广义互补关系(BGCR)模型在高异质性高山流域的适用性,提出了适用于该区域的分布式参数化方案,揭示了1982–2022年间蒸散发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气候敏感性。研究发现,使用统一的Budyko参数会导致显著的空间偏差,而基于降水季节性指数和地表反照率的分布式参数化方案显著改善BGCR模型对复杂高山地形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蒸散发对降水的敏感性最高,其次为地表反照率与温度,表明降水变率在调控印度河上游蒸散发时空变化中占主导地位。该研究发展了复杂地形下蒸发互补关系的理论方法,为数据稀缺的高山异质性流域蒸散发估算提供了可靠框架,对提升水文模型精度、支持跨境水资源管理及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上述研究成果以“Diagnosing evaporation in heterogeneous alpine basins using the generalized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model integrated with the Budyko framework”为题,发表在水资源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上。张晓龙助理研究员为第一作者,沈彦军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 2021YFE01007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42230508, 42471041)及巴基斯坦科学基金项目(No. PSF/CRP/18th Protocol (10))的联合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hydrol.2025.134496

图1 3种参数化方案和4种蒸散发产品的性能比较

图2 各子流域蒸散发年际、年内变化过程

图3 研究区及各子流域(a)蒸散发、(b)温度、(c)降水的时间变异

附件:
Baidu
sogou